您好,欢迎来到医惠购![请登录][免费注册]

沪市医疗器械企业市值逼近8000亿元,头部企业表现突出

发布时间:2022-10-18 17:27:39作者:医疗器械创新网

 

 

上市公司三季报帷幕逐渐拉开。10月11日晚间,沪市企业万泰生物发布今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7.5亿元至39.5亿元,同比增加216%到232%。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原因之一是新冠检测试剂收入快速增长。

截至10月11日,沪市共有58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沪主板15家、科创板43家,相关企业合计市值7929亿元,有21家企业市值超过百亿元,市场认可度较高。

业内人士表示,从过往业绩来看,沪市医疗器械企业整体业绩向好,头部企业表现突出。其中,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科创属性十足,技术水平含金量高,积极推动提高国产替代水平,展现出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的投资价值和成长价值。

从细分行业看,沪市医疗器械企业以体外诊断和医疗耗材业务为主,分别为27家和21家,另有10家企业主要从事医疗设备制造业务。

对于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增,万泰生物称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中之一是因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新冠原料和新冠检测试剂的收入及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从历史业绩来看,沪市医疗器械企业整体业绩向好,头部企业表现突出。沪市医疗器械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合计1238亿元,同比平均增长46%,实现归母净利润总共302亿元,同比平均增速近100%。12家企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16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长超过50%。金域医学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45%;东方生物归母净利润近50亿元,同比增长193%;热景生物归母净利润21亿元,增长超过18倍。今年上半年,沪市医疗器械企业保持了良好增速表现,合计营收达到837亿元,同比平均增长52%,合计归母净利润229亿元,继续维持翻倍的增长速度。

其中,科创板体外诊断企业业绩尤为突出。疫情暴发以来,已上市科创板体外诊断企业在资本助力下,更是纷纷加大试剂研发力度、加快扩产项目建设,疫情期间全负荷生产,以满足全球检测试剂的需求,板块企业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2.64%和61.45%。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技术进步及配套产业链的成熟,以及医改、分级诊疗、扶持国产设备等国家政策的推动,进口替代是过去十年器械发展的主旋律,未来也有望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17年至2021年期间,国产化率高于50%的品种数量逐年增长,从2017年810项增至2021年907项,近5年进口替代优势品类复合增长率为2.87%。

在进口替代方面,沪市多家企业实现技术和产品突破,国产产品话语权逐步加强。万泰生物、安图生物等体外诊断企业,在化学发光等技术领域积极创新,不断挑战大型跨国企业市场地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分级诊疗、医保控费等医疗改革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而创新是推动医疗器械产业进口替代的主要动力。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科创属性十足,技术水平含金量高,积极推动提高国产替代水平。43家科创板企业2021合计研发投入突破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10%,研发人员规模超万人,研发投入处于较高水平。

华大智造、联影医疗等科创板上市企业,依托自身创新实力,实现了新一代基因测序仪、核磁共振成像等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突破,各项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联影医疗在MR全产品线、CT探测器等领域实现自研自产,相关MR、PET/CT和PET/MR、D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达到排名第一;微电生理、惠泰医疗的三维电生理设备先后取证,为我国电生理设备破局打下基础。

尽管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成为过去,但受新冠疫情影响,健全体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将成为行业发展方向之一,“十四五”期间医疗新基建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关注焦点。长期来看,医药或将成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医疗器械行业有望迎来更大规模的需求释放。

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委会的会议决定,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扩市场需求、增发展后劲。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政策要求2022年12月31日前签订贷款协议且支付设备采购首批贷款(不低于总货值的20%)的贷款主体可自主向贷款金融机构申请贴息贷款。借由“政策贴息、专项再贷款”,国常会支持制造企业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的意图十分明显。

作为对国常会决定的回应,近日卫健委发布国卫办财务函[2022]313号文件——《国家卫健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

有专业人士解读,财政贴息贷款预计释放数千亿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截止9月30日,仅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已上报约180亿元的设备采购需求,医疗设备领域全国贴息总规模有望达数千亿级。截止10月11日已公开数据,各省市已落地贴息金额约191.55亿元。

开源证券指出,2022年国内公共医疗预算、公立医院预算事业收入、国内医疗卫生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等指标显著提升,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水平。本次中央财政贴息贷款再次体现了国家对医疗新基建的重视,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整个“十四五”期间维持高位水平,行业高景气度有望持续。

浙商证券(601878)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医疗器械需求将持续增长,医院数量的增长与下沉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升是必然趋势,该次院区新建以及院内设备的更新改造有助于未来医疗需求的进一步满足,并加速国内医疗器械放量。

经历了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的深度回调,医药生物行业业绩和资金已经达到近两年的底部,叠加多只白马龙头股股价闪崩,行业整体估值处于近十年的低位,医药板块估值颇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