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惠购![请登录][免费注册]

为何诊所门诊量爆棚 村卫生室却越来越少

发布时间:2018-09-30 14:39:12作者:基层医师公社

  近几年我们看到在乡村,大街的诊所越发增多,门诊数量也在不断上涨;而村卫生室却在我们是生活中满满退出。

  据国家统计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披露,2018年1-6月,在诊疗人次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8亿人次,同比提高2.1%,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亿人次,同比提高8.9%;乡镇卫生院5.2亿人次,同比提高3.0%;村卫生室诊疗人次9.0亿人次。

  我们单独把上半年村卫生室门诊量和诊所的门诊量对比下:诊所诊疗人次3.2亿人次,同比增加5.3%。村卫生室诊疗人次9.0亿人次,同比下降3.2%。

  通过这个数据我们能看到,诊所的门诊量在

  为什么村卫生室门诊量下滑?诊所门诊量爆棚

  第一,村卫生室数量在严重下滑,导致总门诊量数据不理想

  与2017年5月底比较,一年内,全国诊所(医务室)增加了11787家,村卫生室却减少了5101家。所以村卫生室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总门诊数据。

  第二,村卫生室用药限制,诊所更灵活

  自从基药政策实施以来,村卫生室只能用基药。基药的出发点是好的,让患者用上安全廉价的药品,切断以药养医的链条,但是由于基药实施环节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基药品种不全,基药配送不及时、部分药价高等问题,掣肘了村医用药。

  甚至有村医反应,当地连藿香正气水、创可贴都很难保证供应;这样就会出现村民来看病,却无药可用的现象。一次两次村民可以理解,但次数多了,患者就不愿意来了。

  相反,由于诊所没有基药目录的限制,品类齐全,即使药价微高些,但能满足患者及时用药的需求。

  第三,服务重点转向公卫,导致患者流失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推进,医改的方向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为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占用了村医大量时间,包括建档、随访、慢病管理、签约等工作,也包括近期大家正在忙的健康扶贫工作。

  虽然国家对基层的定位是诊疗和公卫并齐,但公卫工作的繁琐,任务量大,为了达到各种指标,必须花费大量精力,这导致所有村卫生室都将工作中心转向了公共卫生工作,基本诊疗工作弱化了。

  患者到村卫生室就诊,但医生很可能在随访的路上,不在家。这样,在患者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会导致患者对你的依赖降低,患者会流失,门诊量也就出现了下滑。

  第四,取消输液限制,村卫生室无特色经验项目

  之前大部分村卫生室还是以打针输液为主,但随着近年国家对输液的限制,尤其是抗菌药物必须备案才能开展的约束,导致大部分村卫生室都不能输液了。

  这对长期以来以输液为主要盈利项目的村卫生室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而近年在诊所经营上,诊所医生更懂得服务思维,以患者需求为主,主要需求专科发展特色门诊,尤其是以中医药诊疗为主的诊所,门诊量都爆棚。

  以上这些因素就是诊所发展势头猛烈,村卫生室门诊量萎靡的主要原因。但从实质上来看,我们居民的健康素养还有待提高,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是建立在看好病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