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低价下调37.7%?!耗材企业被约谈后放弃中标!
在国家和各地卫计部门的严厉打压下,医用耗材价格一降再降,一个又一个新低相继诞生,刷新着医用耗材行业的历史记录。耗材企业还撑得住吗?
大批耗材全国最低价下竟还要下调37.7%?! 就在昨天,黑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关于黑龙江省高值医用耗材阳光挂网产品价格调整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
《公示》中,8大类共计301种耗材要在全国最低价基础上,进一步下调耗材价格,山东赛克赛斯的一款产品全国最低价是甘肃省的集采价225元,而黑龙江省在此基础上,还下调了37.78%,降到140元! 而在全国最低价基础上再下调,降价率20%以上的就有8种,降价率10%以上就有42种!
部分降价产品清单
以往,各省都是在采集全国最低价基础上,本省采购价就全国最低价调整,极少出现明确在全国最低价基础上再下调,并且还划定降价幅度。这对于耗材企业来说,耗材降价是没有下限的,只要还存在虚高利润,就要一直降!
并且全国最低价申报环节,黑龙江省对于虚报最低价的惩罚力度之大,也很少见!
开年以来,黑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网黑龙江省就虚报最低价、降价不及时、不议价、不及时配送等违规挂网行为,已经发布了5次通报,涉及耗材企业近百家,强生、施乐辉、威高等诸多耗材巨头企业均在内。
关于处罚措施,一旦被通报,直接暂停挂网资格!这对于耗材企业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创!
70家耗材企业被卫计委约谈,竟45家企业直接放弃中标
耗材全国降价的重压之下,一方面大批企业开启主动降价模式,进一步缓解降价压力。然而还出现了一批企业主动放弃中标,这难道是传说中的“何弃疗”?
不久前,在江西宜春市2017年的医用耗材招标中,就有一大批耗材企业在医院和卫计委的降价重压下,竟然连已经中好的标都不要了,直接放弃了中标。
早在2017年9月,宜春市对2017年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进行为期2个月的集中招标采购。也正是因为这次招标,2018年6月,宜春市卫计委连发两则约谈公告,对70家中标的医用耗材企业进行约谈,其原因则是被医院举报有部分耗材的中标价高于医院历史采购价。
然而,宜春市采购的部分耗材产品的价格不仅没有比之前的历史采购价便宜,甚至还更贵。这问题就严重了!因此,医院举报后,宜春市卫计委就分两批对这70家中标价格不降反升的耗材企业进行约谈,然而约谈结果却是一言难尽。
经过一番谈判后,70家企业中,有25家企业同意降价,其余45家企业则放弃中标。
45家放弃中标的企业中,有35家企业因不同意降价而自愿放弃,其余10家企业则压根就没有参加约谈!
降价重压之下,耗材企业放弃中标也隐隐透出整个耗材市场的焦虑。
此前辽宁省两次发布通报,针对该省骨科高值耗材的网上阳光采购工作,延长接收关于企业报价质疑材料的时间。此次延长的原因,就是因为辽宁省骨科耗材挂网集采,企业虚假报价的太多了,吉林省决定给企业一次如实报价的改正机会,不改正的严肃处理。
在质疑机制之下,同行纷纷互相盯着互相举报,虚假报价的空间其实极小,而且辽宁省的监管机制也是极其严格,但仍然出现大量虚假报价的事儿,不太正常。
骨科耗材在各省耗材降价中都首当其冲,其次便是各类高值耗材,有些地区是腰斩,还有很多地区出现90%以上降幅。
安徽省对骨科植入和血管介入类开展了四次限价调整,骨科植入降幅超50%,血管介入类降幅超30%。
京津冀联合采购,包括骨科耗材在内,每年可为三地公立医院节约耗材采购费用超过8亿元,整体降幅达到15%。
陕西省骨科、神经外科等11大类医用耗材动态调整,135个耗材产品,绝大部分的产品议价后,降价幅度在50%以上,最高的一款产品议价后降幅高达97.45%。
而此次辽宁省大批骨科耗材企业在质疑机制之下仍然虚报最低价,可能是这些企业一些产品已经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