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家企业虚开发票面临重罚,械企将如何避免税务“套路”
如今,借助“金税三期”的威力,小规模纳税人虚开发票现在也成为国税局重点检查对象了。今年4月24号朝阳区国税局发布通知,重点打击小规模纳税人虚开发票的行为。如此,医疗器械小规模企业也要注意了!
联合稽查让虚开发票无处循行
就在近日,一封虚开发票协查函让20多家买票的小规模企业面临重罚。根据《中国税务报》8月23日报道,近日,浙江省兰溪市国税局与警方协作,成功破获兰溪市XL布厂等20户中小企业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抵税款案件。该局依法向涉案的20户企业作出补缴增值税389万元,加收滞纳金65万元,并处罚款389万元的处理决定。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作进一步处理,涉案犯罪嫌疑人王某东、陆某等5人已被公安机关采取拘捕、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
划重点:
1)国地税联合稽查让虚开发票无死角。
不久前,兰溪市国税稽查局接到了江苏邳州国税局稽查局发来的委托协查函件。协查函所附资料显示,邳州国税局检查人员根据邳州JX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与销售量严重不匹配的疑点,经过调查认定其对外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虚开发票。这些虚开发票中共有168张发票涉及兰溪市20家纺织企业,涉案税额240.76万元。
2)税警联合稽查是关键
税务稽查人员打电话要求案件关键人王某东到稽查局接受询问,王某东在电话里满口答应,但随后即失联。在此情况下,兰溪市国税局稽查局及时与当地公安经侦部门联络,对王某东实施全天候监控和布控。公安机关迅速行动,依法对王某东实施了强制措施。
3)金税三期为稽查提供了强有力证据
检查人员从金税三期系统中调取涉案企业涉税数据,利用分析软件先期开展案头分析。经初步分析,专案组发现,案件涉及的20家纺织企业年销售额大多在1000万元以下,个别规模较大的也不足2000万元,企业年纳税额均为50万元以下。通过逐户分析比对涉案企业涉税信息和发票数据后,检查人员进行突击检查,通过现场约谈询问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仓管、财务等人员,核查生产经营现场,调取查阅各类账簿资料等方式进行取证。
税务严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以前税务稽查重点监察对象是一般纳税人,特别是一般纳税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绝对无法逃过金税三期系统的大数据监察。现在金税三期已经全方位覆盖,小规模纳税人也不能成为“漏网之鱼”了,国家一直对小规模纳税人有优惠政策,但是小规模纳税人存在大量不正规的情况,由于不是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又无法抵扣,于是很多小规模企业不要对方开具的发票,但是到做账计税时才发现,如果不取得发票的话,这一部分钱就会被计入利润里面,被收取25%的所得税。
本案中,为了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近两年来,XL布厂采购原料时,大多选择从中间商处购买价格较低的“无票价”棉纱。到了销售旺季,为了降低所得税税负,少缴税款,陆某便会通过支付手续费的方式“设法”寻找增值税进项发票,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税务严查小规模企业,除了本案中小规模企业买票抵税的问题,更多的是小规模企业对外虚开发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有种种税收优惠。
税局有“套路”,想注销公司逃税连门都没有
“金税三期”大数据实时监控开启,让以往的漏洞顿时显现无疑,再加上全国联网,认识谁都没法操作。如果企业还存在侥幸心理,下一个被罚的可能就是你了。
从政策开启时,只要有虚开行为,哪怕注销了也能够查出来。企业的注销不同于人的死亡,企业注销了但是企业的做账记录、银行流水还是存在的,注销时的财务报表都将成为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证据。
企业税务注销的时候,需要提供公司近三年的帐本、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这些数据都会通过大数据进行比对,如果有虚开的情况,立马就会被大数据预警,税务稽查人员会顺藤摸瓜,一定会查的水落石出。
一旦税务违法被查出来,企业法人等相关人员可能会难以注册开办新的公司,甚至也有可能被追责,如果上了税收黑名单,将受到多部门的18项联合惩戒。